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将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切实转变执行作风,四川法院以信息化为载体,创新和加强执行管理工作,全面实行网上办案,推动执行工作透明,促进了执行质效的提高和执行作风的转变没改善了执行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的充分肯定与社会的认可。
一、全面实行网上办案
为了解决传统办案“手工操作”、不便管理等问题,四川法院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和平台,全面推行办案过称网上运行。通过网络在后台对办案进行“静默式”监管,做到正常办案不得干预,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契合了执行工作的特殊需要,实现了执行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一是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由省法院统一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分级集中投入专项资金,今年内全省全部建成了211个法院的局域网,完成省法院与所有中院、基层法院和545个人民法庭的联网运行,统一开发多个应用软件。推进执行办案流程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了办公办案自动化水平。
二是推行执行案件同步上网。省法院开发网上执行办案系统,所有按键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形成的所有案卷材料,随办案进程同步录入执行办案系统,局(庭)长何执行局综合管理机构可以同步查看和监督办案情况。截止目前,四川法院已有10多万按键网上运行。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四川法院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人才库,采取聘用专业人员和排除技术小分队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强对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细化分级授权管理办法,明确上网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加强对网络核心管理人员和外聘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定期签订保密协议。完善数据备份手段,统一安装网络安全保密软件,试行内网、外网物理隔离,确保执行信息安全。
二、强化执行办案过程的全程的全程监管
为了有效防止超执限和案件久拖不执等问题,四川法院以网上办案为依托,开发案件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对执行办案过程的重要环节规定时限和计算机自动跟踪等办法,对执行办案过程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督。
一是强化程序管控。省法院与成都中院共同开发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对执行办案各环节实时监控。立案时,系统自动提示收集立案信息和按键收费金额;立案后,系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进行随机分案;办案中,电脑自动进行提示各环节的时限;结案时,电脑自动控制结案条件并提示履行结案手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归档。
二是严格执限管理。省法院出台四川法院执行流程管理规定,设置立案、分案、结案、归档扥管理节点,每个节点设置时限。随着执行案件办理进程,各节点自动提示、预警显示、催办督办和逾期冻结。节点解冻和延长审限都需报批。
三是失信透明运转。按照“指导不包办,监督不干预”的原则,合力划分执行局局务会、局(庭)长的管理权限,系统自动进行管控。对执行局局务会、局(庭)长的每一管理指令、每一审批事项,系统自动记录在案并保存。办案过程在内部完全公开透明,实现了执行法官与局(庭)长间的双向监督制约。
三、深入开展案件质量评查
为了解决执行办案责任不明、错案受不到追究等问题,四川法院从2009年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今年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全面落实执行办案责任查究,强化对执行办案的事后监督,防止执行权被滥用。
一是开展常规评查。各级法院采取逐案评查或随机抽样等方式,按月评查执行文书。同时,正对办案程序、执限情况、文书制作、档案资料等进行全方位评查。几年1-10月,四川法院共评查执行文书251份,对23个错漏瑕疵问题以裁定等方式进行了不正,并对承办法官进行了通报批评。省法院还对各中级法院执行办案请据昂进行网上抽查。
二是开展重点评查。四川法院将复议、执行监督等案件作为执行案件评查的重点,逐案确定专人进行调卷评查。省法院还对重点评查的案件进行集体讨论。
三是开展专项评查。根据上级法院、本院领导的要求,对某一类执行案件或某一法院的执行案件进行专项评查。去年以来,四川法院组织开展了对未执结、未息诉的进京上访案件、重大疑难执行信访积案的专项评查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评查。四川法院共评查案件123件,对评查出的瑕疵案件全部进行了纠正或整改。
四、试行管案与管人相统一
为了解决管理多头、互不协调等问题,四川法院将管案与管人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评价执行工作业绩来进行正确导向,通过及时整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来规范司法行为,根据执行案件的态势调整司法资源,发挥法院管理的整体效益。
一是科学考评业绩。省法院与成都中院联合开发系统软件,设置三套不同指标,通过网络自动生成数据,对每个法院、每名法官的执行质效即时自动排队。执行质效情况作为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参考。
二是规范司法行为。四川法院通过加强执行管理,即时总结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今年来,仅省法院就针对执行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了20多个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司法廉洁问题,建立了执行管理部门与政工、纪检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人员参与案件质量评查,发现违纪线索即时移送查处。今年以来开展做分巡查和明察暗访15次。
三是整合司法资源。执行局综合管理机构定期对执行工作态势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院领导根据执行工作态势运行情况,重新分布执行力量和司法资源,形成了“人随案走”的新局面,有效缓解了盲闲不均和案多人少等问题。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四川法院建立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办法,构成违纪的严格追究执行责任,并对相关情况和问题定期通报。
五、构建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
在强化内部执行管理的同时,四川法院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检察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实现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的良性互动,构建完整的执行工作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四川法院将落实人大的监督意见和代表的议案建议转化为内部加强管理和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今年来,四川法院通过酸辛平台、网上办理系统、“一对一”走访等方式,定期向人大代表通报执行工作、社会关注的重大执行案件等,听取意见和建议。今年1-10月,四川法院走访全国和省人大代表185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10多条,邀请200多名代表参与案件执行、执行和解、执行监督、执行案件评查等工作。
二是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四川法院与检察机关共同完善了法律监督的具体程序和办法;定期召开联席会,交换意见;对检察院提出的检查建议,发现确有错误的,依法监督纠正,认真整改。
三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川法院进一步拓展执行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接受当事人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今年以来,通过网上民意沟通渠道回复群众网上来信230多件次。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监督作用,今年1至10月,四川130名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案件110多件。邀请媒体记者参观法院和参与执行案件,跟踪报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监督。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5号
|
京ICP备05023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