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当事人说:平等
“我们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无数积木颗粒精巧堆叠:“骏马鸿图”昂首奋蹄,“迎财爆竹”喜庆灵动……
11月5日,上海,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启幕。走进丹麦企业乐高集团打造的“积木世界”,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在熙攘的人潮中,乐高集团亚太及中国区高级法律顾问施晴遇到了几位“老朋友”。其中一位正是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高卫萍,此时的她正在向参展商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
眼前的这一幕,让施晴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段从维权困境到司法胜诉的经历,这成为她此刻自信从容的最大底气。
时间回溯到案发当时。当乐高集团首次发现国内某公司大规模量产仿冒其乐高玩具时,施晴内心满是焦灼:“那些侵权产品不仅外包装图案高度雷同,连核心的积木拼接结构都如出一辙,销售网络遍及全球。”面对如此猖獗的侵权行为,乐高集团果断选择向警方报案。案件经当地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后,2023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主犯有期徒刑九年,判处被告单位罚金6亿元。
然而,一审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很久,被告单位及被告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维权拉锯战再度打响。
2024年2月,上海三中院受理此案,迅速组建专业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主审法官高卫萍认为:“这起案件的核心在于外包装上的图片、说明书以及以积木颗粒搭建起来的立体造型等比对,我们通过反复勘验、技术分析,最终认定涉案作品之间‘构成复制关系’。”
让施晴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中国的法官团队不仅精通国内著作权法,更对相关国际规则驾轻就熟。即便在跨地区纠纷的复杂情况下,法官仍能精准把握案件核心争议点,以公正裁决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2024年4月,上海三中院对这起涉案金额高达11亿元的案件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法院判决。
拿到胜诉判决书的那一刻,施晴百感交集:“我多次听到公司总部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赞赏。中国法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保护,这让我们在华开展业务、维护权益的信心倍增。”案件结束后,上海三中院法官主动回访,进一步了解企业在维权中的司法需求。这种司法服务的主动性,让施晴感触更深。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乐高展台前依旧人头攒动。穿梭于展品间,与几年前参展相比,施晴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司法平等保护让我们能更全心投入讲述我们的创意故事。”
这份从容的转变,源自中国法治给外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该案中,上海法院以一份具有国际水准的判决,树立了平等保护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司法标杆,彻底打破了侵权者“换标不换品”的侥幸心理。
“过去我们总把中国法院视为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今它更像是我们创新路上的‘第一合作伙伴’。”施晴感慨道。
2025年7月5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盛大开园。时至今日,园区游客络绎不绝。乐高集团副总裁、亚太及中国区总法律顾问罗灿补充道:“这座乐高乐园的落成,正是我们对中国市场坚定信心的最好证明。”正是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内外资企业的一视同仁与有力保护,让乐高集团不再犹豫,坚定地将乐园落子上海。
站在充满欢声笑语的乐高乐园里,施晴望着远处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不禁想起这些年的维权经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涉外审判将会更加公正、高效、透明,我们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夕阳西下,乐园里的灯光渐次亮起,照亮了这个充满创意与信心的童话世界,也照亮着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好图景。
故事背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乐高案的圆满解决,正是这一深刻法治理念的生动实践。它绝非孤例,而是中国通过专业化涉外审判机制,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国涉外审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跨境取证、判决承认与执行等国际司法协作机制实现多项突破。自2020年起,苏州、北京、成都等16个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陆续挂牌设立国际商事法庭,一张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涉外司法服务网”正加速织就,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202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商事法庭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推出十五条创新举措,从优化国际商事案件管辖规则到简化诉讼程序,全面提升涉外审判质效。
从乐高案的公正判决到上海乐高乐园的顺利落成,外资企业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投下了信任票。一个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正吸引全球创新力量在此汇聚,共同描绘开放共赢的新图景。
(刘泽)
扫码查看天平阳光App视频《外企当事人说:平等》
扫码查看天平阳光App图文产品《“内外无别平等守护”——一名外企法务的维权感受》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5号
|
京ICP备05023036号